三角债在胶水机行业显得尤为突出,
本地的胶水机商家多以中小为主有着绝大的关系。如此激烈的竞争,拉低的不仅是销售的价格,更是提高了给客户的欠款。而尽管胶水机商家同样可以对厂家欠款,但是在行情不好的时候,厂家却可以依仗规模选择不再让货款拖欠,而中小商家却只能在放弃订单与提高客户的欠款额度之间做选择。两种结果,对中小商家而言,都是苦果。
尽管如此,在这轮低潮中,至今,倒下的胶水机商家却还并不多。预期刚性需求与产业转移“曙光”还有多远?
胶水机行业期盼的曙光,究竟还有多远?印刷企业的“刚性需求”让他们欢喜,产业转移之痛却让他们的快乐隐隐作痛。当然,不同的规模,不同的经营方式,心情是不一样的。
“刚需”来自于未来几年完全可以预计的用工荒。“当最为热点的用工问题严重困扰着印刷行业时,是用传统工具‘锄头’,还是用先进工具‘推土机’?”这是对于用人工工作和用机械替代人工的比喻。他认为,很显然,用“推土机”将极大地提高工效,也就是说,通过设备的提升来提高效率是缓解用工紧张的一个很重要的办法。
通过更新换代胶水机设备,以达到节能省工的目的,这便是印刷企业的“刚需”。在工人越来越难招的前景下,印刷企业采购新的先进设备,以替代人工。这蕴含的就是胶水机行业的新发展契机。
纠结提高欠款与放弃订单都是无奈之举
产业转移,胶水机作为配套产业能否随着转移?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这是比较不现实的。“因为本地的胶水机产业便是以销售为主,所以本身很多本地的胶水机商家的规模也就是几个人的存活空间,此时,再到各地去设立一个办事处,显得不太现实。” 基于此,胶水机行业即使迎来这个旺季的短暂春天,未来几年也将持续走下坡。因为,产业转移之痛,是持续的痛。
然而,也不是所有人都只能坐以待毙。规模大者如福诚,便可以在各地设立办事处。作为本地规模最大的胶水机行业引领者,福诚早早转变经营思路,由一个胶水机提供商,转变成为服务提供商,使之得以在行业屹立。在国内市场日渐饱和的时候,随着产业转移转向国外市场,为他们带来了新的机遇。